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A Pianist-Composer:Marc-Andre Hamelin 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2007/10/5

執行祕書/玉婷


十月五日
晚上,雖然氣象局已發佈了強烈颱風警報,風颼颼響,雨水浸濕了鞋,不過來自中部、北部的朋友們,還是聚到了新竹半畝塘的鋼琴藝術小集,令我在這個颱風夜裏格外感到溫暖。隔著玻璃落地窗,外頭颳著無聲的風、落著無聲的雨,屋裡頭的叮咚鋼琴聲響起,把我輕輕地敲入了另一個世界。

這一次的鋼琴藝術小集不同於以往,新加入的同學帶來長笛演奏,在鋼琴的伴奏下,唱和出優美的旋律,讓聽眾們沈醉。影片《Marc-Andre Hamelin: It's All About the Music (2006)》中傳來鋼琴家漢穆林(Marc-André Hamelin)演奏的琴聲,它似乎穿透了青年孩子們的心靈,使得指尖下的巴哈作品以浪漫的樂思流動。


老師介紹了這位法裔的加拿大鋼琴家,漢穆林。漢穆林同時也是一位作曲家,而在十九世紀像這樣同時兼為鋼琴家和作曲家(A Pianist-Composer)的,有李斯特、蕭邦、布拉姆斯、舒伯特、孟德爾頌等,往後這樣的盛況便已經不再流行。漢穆林是暨十九世紀之後,在二十、二十一世紀中,難得的Pianist-Composer之一,他經常演奏或錄製一些艱難超技的曲子,如葛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 阿爾坎(Charles-Valentin Alkan)和 Kaikhosru Sorabji等作曲家的作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便是《為蕭邦練習曲之練習曲》(Studies on Chopin's Etudes), 葛多夫斯基將本來已經很不容易演奏的蕭邦練習曲改編成更難的曲子,例如把左手的旋律給右手彈、右手旋律給左手彈,把兩首不同的蕭邦練習曲合在一起成為一首 曲子,或改成只用左手便能完成的練習曲演奏等,雖然這些曲子都有很高的難度,但是從漢穆林的演奏中,不僅讓人看不出它們的艱難,甚至讓人感到樂曲中的音樂不斷釋放,漢穆林是那麼地完全投入於他所演奏的音樂中,也許他早已忘了取悅觀眾、忘了演奏廳的存在、忘了自己。

當這些超技的曲子由一位鋼琴家演奏,呈現於眼前時,內心震撼令人難以筆墨形容。正是音樂家對於音樂的認真投注,對美的堅持,對自我的要求與超越,令任何人都能動容。我不禁想,究竟他是如何能達到如此精湛的技巧,如何能表現出如此深刻的鋼琴藝術呢?那樣的過程必然是我既抗拒卻又嚮往的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