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第八次 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代理執行祕書/宗亨
在這個屬於新竹地區朋友的藝術集會中,作曲家張老師將帶領一群懷抱夢想的學生們,與您一同探索鋼琴演奏及音樂藝術的相關議題,並與您一同創造音樂藝術與人文建築交會的感動時空。
時間: 2007/12/28(五)晚上 19:30
地點:半畝塘環境整合新竹會館 (新竹縣寶山鄉雙園路196號)
內容:
一、新竹地區鋼琴師生演奏分享
二、鋼琴演奏進階講座:系列二《即興入門 (二) 續-節拍的力量 》
即興(improvisation)可謂音樂中最迷人、也最神秘的演奏技巧;即興到底是什麼呢?究竟要擁有什麼能力、或具備哪些知識,才能在演奏中展現呢?在2007年最後一次的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張老師將從「節奏」面向與大家更進一步探討即興,一起體驗節拍在即興中所展現的樂趣與魔力!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第七次 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邀請函》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執行祕書/玉婷
在這個屬於新竹地區朋友的藝術集會中,作
時間:
地點:半畝塘環境整合新竹會館 (新竹縣寶山鄉雙園路196號)
內容:
一、新竹地區鋼琴師生演奏與分享曲目:
Edward MacDowell:Op.17-2 , “Witches' Dance”
J.S. Bach:Prelude and Fugue in D maj from Well Tempered Clavier vol.1, BWV850
J.S. Bach:Chromatische Fantasie und Fuge d-Moll, BWV903
Carl Stamitz:Op.27 Nr.1
......
二、鋼琴演奏進階講座:系列二《即興入門(一) 節拍的力量》/張老師
三、交流與座談(自由參加)
音樂中,不同的節拍可展現不同的個性、營造不同的氣氛,與其他音樂要素相輔相成而能形成”音樂”。節拍如何引導即興演奏?即興演奏又如何透過節拍的力量增添風味呢?這一次的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將與您一同探討節拍的力量,以節拍為素材,感受節拍於音樂中之作用力。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即興趣—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2007/11/02
文/執行秘書 玉婷
雖然即興演奏可說是演奏者必備的能力,然而對於許多學習演奏的學生們而言,即興演奏卻是陌生的。事實上,熱愛音樂、熱愛自己所演奏樂器的學習者或演奏者,經由即興更能瞭解樂器或音樂的習性、特質,進而以音樂的語言來表達、展現音樂藝術之美。
就在
除了對彼此即興演奏的探討,每個人也從聆聽英國作曲家John Tavener的無伴奏合唱作品中,獲得了不同的感悟。從音樂開始的第一個音,教堂空間、演唱者和作曲家所營造出的音樂聲響、所凝聚出的氛圍、脈絡,立刻引領著人類心靈進入宏大、莊嚴的氣氛中,忘卻自我與周遭的一切,似乎只有音樂本身存在一般。這樣的體驗,除了自己作為聽者時感受到,同時也能在作為演奏者時,透過自己的演奏將這樣的經驗傳達予聽眾。
即興演奏中,沒有許多可知的、可預測的,它可尋著人們共同凝聚的氛圍開始、結束,隨著演奏者不同的靈感及生命經驗而呈現不同樣貌。在未來的鋼琴藝術小集裏,這些樣貌將不斷展現,它們會引發思索,藉由思索,將藝術深根於每顆熱愛音樂的心靈中。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第六次 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邀請函》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執行祕書/玉婷
在這個屬於新竹地區朋友的藝術集會中,作
時間: 2007/11/02(五)晚上 19:30
地點:半畝塘環境整合新竹會館 (新竹縣寶山鄉雙園路196號)
內容:
一、新竹地區鋼琴師生演奏與分享曲目:
R. Schummann: "Melody" from Album For The Young
J.S. Bach:Prelude and Fugue in C# min from Well Tempered Clavier vol.1, BWV849
Paul Hindemith:Ludus Tonalis(音的遊戲)in C major
Claude Debussy:Arabesque no.1
Friedrich Kuhlau:Sonatine, op.55, no.1
......
二、鋼琴演奏進階講座:《漫談即興演奏》/
由每位演奏者抽籤即興演奏,即興題目類型如下:
1.情境(包括一段句子、一首詩或一個詞...等)
2.數個音符(可由人名的筆劃、一首喜歡的曲子中的幾個音...等產生)
三、交流與座談(自由參加)
演奏與即興兩者密不可分。演奏者期望盡可能地達到表達自如的境地,透過即興,助於演奏者藉由樂器更適切的表達,人與樂器間的關係更充分地維繫,彷彿與樂器對話,也探索器樂的更多可能性。即興演奏中充滿了各種驚奇與樂趣,若我們已習於只是演奏譜上音符時,也敞開心胸,一起接納音樂未知可能性的到來吧!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A Pianist-Composer:Marc-Andre Hamelin 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2007/10/5
十月五日
這一次的鋼琴藝術小集不同於以往,新加入的同學帶來長笛演奏,在鋼琴的伴奏下,唱和出優美的旋律,讓聽眾們沈醉。影片《Marc-Andre Hamelin: It's All About the Music (2006)》中傳來鋼琴家漢穆林(Marc-André Hamelin)演奏的琴聲,它似乎穿透了青年孩子們的心靈,使得指尖下的巴哈作品以浪漫的樂思流動。
當這些超技的曲子由一位鋼琴家演奏,呈現於眼前時,內心震撼令人難以筆墨形容。正是音樂家對於音樂的認真投注,對美的堅持,對自我的要求與超越,令任何人都能動容。我不禁想,究竟他是如何能達到如此精湛的技巧,如何能表現出如此深刻的鋼琴藝術呢?那樣的過程必然是我既抗拒卻又嚮往的吧!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第五次 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執行祕書/玉婷
在這個屬於新竹地區朋友的藝術集會中,作曲家張老師將帶領一群懷抱夢想的學生們,與您一同探索鋼琴演奏及音樂藝術的相關議題,並與您一同創造音樂藝術與人文建築交會的感動時空。
時間: 2007/10/05(五)晚上 19:30
地點:半畝塘環境整合新竹會館 (新竹縣寶山鄉雙園路196號)
內容:
一、新竹地區鋼琴師生演奏與分享曲目:
J.S. Bach:Chromatische Fantasie und Fuge d-Moll BWV903 Prelude
J.S. Bach:創意曲No.1
J.S. Bach:平均律 Vol.1, No.4, BWV849 Prelude
二、鋼琴演奏進階講座:《 Marc-André Hamelin 的鋼琴藝術》/張老師
欣賞曲目:
Godowsky/Chopin: Seven Studies on Chopin's Etudes
Godowsky: The Gardens of Buitenzorg, from java suit
Verdi/Liszt: Ernani─Paraphrase de Concert, S432
Debussy: Reflect dans l'eau, from Image II
三、交流與座談(自由參加)
法裔的加拿大鋼琴家 Marc-André Hamelin,評論家認為他是現時最具冒險精神的鋼琴家之一。Hamelin經常演奏較冷門(尤其十九世紀晚期、二十世紀早期)、或較艱難的鋼琴作品,包括Leopold Godowsky, Charles-Valentin Alkan 和 Kaikhosru Sorabji等作曲家的作品,而這些炫技的作品在Hameling的手中似乎不費吹灰之力。這一次的藝術小集,我們將一同欣賞Hamelin的演奏,一睹大師展現自己、也展現作品的風采。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竹君最近的感想(寫於2007年9月11日 轉載自"音樂廚房")
最近竹君我呢,有一些心情,想跟大家分享一下^o^
前幾天,我花了幾個小時看著以前已整理好的實習課VCD錄影、和一些大家寫的評語。哇!我已經好久沒有這樣回憶了^^看著自己以前的樣子都覺得自己好 錐 唷,哈哈!大家青澀的模樣一攬無遺^^不過大家都進步了很多,當然,我自己也有許多的進步。
還記得以前國一剛給張老師教的時候,那時候的我比較害羞
時間過的好快,轉眼間已經過了六年,老師教給我的東西不只是音樂
給老師教了六年,昨天鋼琴課是我大學上課前的最後一堂課。我驚奇發現,國一初見老師時,我彈的是小宇宙,而我要升大學時
是的,我進步了,而且我很開心^^我發現,好多畫面出現在我的眼前,不管是我的成功或失敗的時候
昨天上完課,我的心情有點難過,畢竟老師已經教了我六年
分離有時候很令人難過,可能是因為我從小到大都不是音樂班,而我接觸的鋼琴老師只有張老師,所以現在我才會感覺突然好像沒有
再過一天,星期四我就要去花蓮了,大學生活,就這樣來臨了。雖然未來的日子一切都是未知數,雖然我也有一點膽怯的心情要去迎
最後,謝謝老師您這六年對我的指導與付出,我會繼續努力加油。也祝福愛音樂的大家都能順利的達成自己的夢想^^
竹君 留
2007年9月15日 星期六
鋼琴的黃金年代 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2007/08/31
八月三十一日,這一晚,披著半畝塘幽微的鵝黃燈光,靜謐的氛圍裏透出明晰的聲部,藉由年輕學生們的手引領我探尋過往,緬懷沉睡在愛樂者心底嚮往已久的年代。我彷彿與身旁觀眾的掌聲一同企盼著大師的出場,隨著打破靜寂的第一個和弦屏氣凝神,狂喜、悲嘆、沉思。鋼琴與影片中的鋼琴交錯著歌唱,描繪出歷史承襲的脈絡。
張老師藉由珍貴的影片─《鋼琴的黃金年代》(The Golden Age of The Piano)來討論這一次的主題─《鋼琴音樂史與偉大鋼琴家》。從鋼琴的前身─大鍵琴(或古鋼琴)講起,談到義大利的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所設計的擊槌裝置,然後談到鋼琴的黃金年代。
十八世紀,克里斯多佛利設計的擊槌裝置起先並未受到注目,直到克里斯多佛利過世後,擊槌裝置幾經改良,鋼琴才漸漸受到青睞,並且迅速地成為樂器中的大明星。作曲家為鋼琴創作大量曲子,同時,在短短兩百年內,鋼琴演奏技術快速地發展,孕育出無數偉大鋼琴家。
到二十世紀,那美好的年代,有阿勞(Claudio Arrau)、賽爾金(Rudolf Serkin)、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海絲(Myra Hess)、顧爾德(Glenn Gould)等演奏家,為鋼琴這個明星,展現出誘人的藝術丰采。此時,一位女性大鍵琴家─蘭道芙絲卡(Wanda Landowska),則在鋼琴佔盡風頭之時,重新喚起世人對大鍵琴的關注。
生於智利的阿勞是馬丁‧克勞澤的學生,而其師可上溯至李斯特以至於貝多芬,因此可謂為貝多芬一脈的傳承者。他有驚人的廣泛曲目與鋼琴技藝,尤其李斯特的曲目由他來彈是得心應手且具非凡魅力的;海絲夫人有平靜、敏感、理智而樸實的演奏,在二次大戰期間,即使空襲之下她依然泰然自若地演出;顧爾德指尖下的巴哈,每個音符都充滿了生命力;蘭道芙絲卡以她改造後的大鍵琴向人們展示了巴哈、韓德爾、史卡拉蒂等作曲家的音樂,她也說「你以你的方式演奏巴哈,我以巴哈的方式演奏巴哈。」
順應著時代的需求,平台鋼琴漸發展為適合一般家庭的直立式鋼琴,鋼琴更加普及。歷經三百年的歷史,西方的鋼琴音樂也在東方世界開始萌芽。人們對音樂藝術的看法與期待已不同於以往,輝煌黃金年代之後,是否再邁向另一個黃金年代?鋼琴音樂將會如何發展?以什麼樣的景象呈現呢?也許新一代鋼琴家會以新的觀念和姿態於鋼琴藝術的邊境探索,發展至一個與舊世紀截然不同的黃金年代。然而無論如何,十九、二十世紀的黃金年代,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令人緬懷的過往年代。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第四次 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執行祕書/玉婷
在這個屬於新竹地區朋友的藝術集會中,作曲家張老師將帶領一群懷抱夢想的學生們,與您一同探索鋼琴演奏及音樂藝術的相關議題,並與您一同創造音樂藝術與人文建築交會的感動時空。
時間: 2007/08/31(五)晚上 19:30
地點:半畝塘環境整合新竹會館 (新竹縣寶山鄉雙園路196號)
內容:
一、新竹地區鋼琴師生演奏與分享曲目:
Chopin Concerto No.1 op.11 , Mov. I
Chopin Etude Op.10-6
Bach 平均律 I No.3 Prelude
Mor. Moszkowski Etude Op.72-1
...
二、鋼琴演奏進階講座:《 鋼琴音樂史與偉大的鋼琴家》
三、交流與座談(自由參加)
鋼琴音樂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其間也產生了不少偉大的鋼琴音樂作曲家與演奏家,可說是音樂史上的奇觀。讓我們一起透過音樂與影片欣賞,來探索這個令人著迷的綺麗世界。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遠離喧囂,進入音樂家的心靈 ─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2007/07/27


七月二十七日,新竹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作曲家張老師與朋友們分享了當今的俄國青年鋼琴家,Nikolai Lugansky(尼克萊‧魯根斯基)的演奏欣賞、生平及其與音樂相關的看法。來賓當中的兩位可愛大方小朋友,及張老師的學生們,則為大家帶來他們用心準備的鋼琴演奏。
魯根斯基是一位對生活熱忱、專注的一位鋼琴家,對於音樂他也以誠懇的心體會並演奏,從欣賞的影片中可見他對音樂處理的用心。對於欣賞的曲目,老師簡單地說明其背景與故事。尤其是魯根斯基改編自華格納《諸神的黃昏》的作品,經過老師的解說,音樂中的故事意義顯現,也帶來更深刻的啟發。
當聚會進入尾聲的討論時間,來賓們分享彼此的感動與感慨。在台灣,現在許多人為生活、為事業忙碌至犧牲生活品質,而藝術必須融入生活和人群中,除了在一般的文藝活動或藝術表演呈現,也應該與科技結合,進入每個人的生活,滋潤每個人的心靈。大家期待,青年學子們在未來能為這樣的工作盡心力,促成社會的心靈提昇。
2007年7月29日 星期日
Nikolai Lugansky (尼克萊‧魯根斯基)
譯/執行祕書 玉婷
倘若魯根斯基不是那麼沒有超級明星的態勢,有著高顴骨、鮮明的藍眼,對生活及音樂專注的態度和對棋藝熱衷的他,可說根本就是個典型的俄國鋼琴巨星。
魯根斯基說,『在莫斯科,音樂家們對棋藝十分鑽研。然而下棋固然可成為藝術,音樂卻不能成為遊戲。或許音樂多少有遊戲的成分,但藝術不僅是純粹的藝術,亦是生活的寫照。有趣的是,常有人說要"玩"音樂,事實上有時還真得如此─特別是某些改編作品、或是蕭邦練習曲,演奏時必須去"玩"而非匠法般地彈。然而,所謂的"玩"並不是玩票性質,而是應該活在音樂之中。』
尼克萊‧魯根斯基,於1972年出生於莫斯科。他的父母皆為愛好音樂的科學家,父親是物理學家,母親是生化學家。五歲時,父親買了一個只有一個八度半的玩具鋼琴,尼克萊從另一個房間告訴他的父親,這鋼琴的音是不準的,他們因此發現了他的絕對音準能力。對一位科學家父親來說,絕對音準是個傳說,不真實存在的,因此他的能力讓父親感到非常驚訝。
魯根斯基的第一位鋼琴老師是雙親在一棟鄉間別墅的鄰居,索吉‧伊塔多夫(Sergei Ipatov)。伊塔多夫這位曾經追隨過鋼琴大師Konstantin Igumnov的作曲家,成了魯根斯基的鋼琴啟蒙老師。他敎了尼克萊一年並爲他做進入中央音樂學校的準備。「我很幸運能夠生在莫斯科,因為這表示當我七歲時有機會進入這所學校。這裡提供孩子最好的專業音樂教育,在一棟建築物裡,你能夠得到完整的音樂課程,而不需由家長接送到其他地方或其他城市去學習。一切都是免費的。」
魯根斯基在中央音樂學校的第一位老師是塔季揚娜‧凱斯特納(Tatiana Kestner),她和妮可萊耶娃(Nikolaeva)都是俄國鋼琴名師郭登懷瑟(Alexander Goldenweiser)的學生。「那時凱斯特納已經77歲,她從1936年就在這個學校教學。我在這個學校的第二年,她去拜訪一位親密的朋友,妮可萊耶娃,並讓她聽我彈琴。過一會兒,我請妮可萊耶娃彈奏給我們聽,她大約彈了一個半小時─妮可萊耶娃有一顆超凡的、充滿音樂的、具有人性的心。後來她每年拜訪凱斯特納三、四次,來聽我彈琴。」
1985年凱斯特納過世,13歲的魯根斯基跟隨妮可萊耶娃習琴,不過她有繁盛的國際表演事業,因此經常出外而不在本地,「我的經驗和學校裡的其他學生不同,也不同於整個蘇維埃的藝術教育,由於妮可萊耶娃經常不在莫斯科,因此在我很年輕的時候,便多半獨自練習。她也認為讓我獨立是非常重要的。且凱斯特納晚年時沒有正常的視力,她派給我適當的曲目,但無法指導我關於手的移動及手如何使用。也就是說,我很可能不是真正俄國鋼琴學派下的典範。」
魯根斯基做了一件對的事情:評論他自己的技巧。一位瑞士評論家說「他超越人體極限、挑戰物理限制」。
「妮可萊耶娃在莫斯科的時候,我可以隨時去打電話給她,詢問是否能過去找她彈琴給她聽。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一起聽音樂和彈琴。她是一位心胸廣闊的老師。有些教授的學生具有特定的風格,但妮可萊耶娃的學生,每一個都不一樣。她是具有廣闊開放胸襟的,例如,她以浪漫的語法彈奏巴哈和貝多芬,但她也喜歡葛連‧顧爾德(Glenn Gould)」
如同許多俄國音樂教育者,漂亮的音色對妮可萊耶娃是最重要的,魯根斯基觀察到,「俄國的書籍談論關於俄國鋼琴學派時,通常談到單一的音色,但西方的書籍則談論鋼琴家的技巧和比賽的獲勝者。妮可萊耶娃不喜歡尖銳而具侵略性的聲音;她總是說『必須柔軟,必須歌唱。』」她的曲目極廣,雖然在西方他最受尊崇的演奏是巴哈和蕭士塔高維契。「當然,她也很高興學生們能夠彈奏多一點巴哈,她是具複音音樂思維的,她也希望自己的學生如此,因為不只巴哈,所有的音樂如拉赫曼尼諾夫,都是巧妙的複音音樂」魯根斯基說。
妮可萊耶娃在1993年在舊金山舉辦演奏會時突然過世,對於跟隨的她九年的魯根斯基,這樣的消息令他震驚。更糟的事,前些日子魯根斯基在意外中斷了腿,傷到了背部,使他好幾個月都無法長時間坐著。
才22歲的魯根斯基,已在1998年獲得了萊比錫的國際巴哈鋼琴大賽銀獎、1990年獲得莫斯科的拉赫曼尼諾夫大賽二獎,並在1994年進入國際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本來我很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在這個鋼琴大賽中演奏。但這時候我成了多連斯基(Sergei Dorensky)的學生,他建議我,如果我有這樣的前途願景,應該努力督促自己,儘快康復。多連斯基本身也是在許多比賽的評審團中,一個熟悉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多連斯基是對的:魯根斯基努力地恢復,並且在比賽中獲得了首獎。
魯根斯基對於這次的獲獎並不意外,「我在倫敦、阿姆斯特丹和德國演出時已經變得有名,並且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獲勝者。我很高興自己沒有再進入其他的比賽,因為那會是非常不好的經驗。我進入我的第一個比賽時是16歲,當時還太年輕而沒有意識到它的不好。要通過比賽,你必須很年輕、要夠強,並且不能想太多。如果你爲了贏得比賽而彈奏音樂,那會是一件很愚蠢的事。音樂之所以為音樂有它的原因,但不是為了贏。我不相信有人能夠參加比賽而沒有任何想要贏得比賽的想法。因為你如果不想贏,為何又要進入比賽而不是舉辦音樂會呢!」
「我參加比賽是因為我想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大禮堂演奏,我已經在倫敦的威格摩爾大廳及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演奏,但還沒有人邀請我到莫斯科的這個音樂廳演奏,若我贏得了比賽,就能夠在這個音樂廳裡演奏,而我現在就在那兒演奏了。」
魯根斯基的曲目很廣,他認為一再演出同樣類型的曲目是危險的。「當我還是學生時,我沒有彈很多浪漫時期的作品。我彈了很多巴哈、莫札特和貝多芬。」他是熱忱的室內樂演奏者,他和出色的小提琴家雷賓(Vadim Repin),大提琴家克尼亞澤夫(Alexander Kniazev)等演奏者合作,他認為「四重奏是最棒的音樂形式,我聽了很多貝多芬、舒伯特和布拉姆斯的四重奏。」
「拉赫曼尼諾夫是他最喜愛的作曲家,但那不表示他定是最好的作曲家。身為一位鋼琴家,他不僅是我最喜歡,也是最好的鋼琴家。然而我不會把在他的錄音中聽到的東西加入我自己的演奏中,我也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你聽到他的演奏也許會很驚訝,但你必須自己和音樂溝通,因為你並沒有拉赫曼尼諾夫那令人難以置信的頭腦和雙手。」
「有些鋼琴家的錄音會試著達到拉赫曼尼諾夫的速度,拉赫曼尼諾夫有時候演奏得很快,那是因為他的雙手能在這樣的速度下維持不可置信的力量並且製造強大的張力。」
魯根斯基和他的妻子及兩個孩子住在莫斯科,他在莫斯科音樂院擔任多連斯基的助教,雖然國際旅行佔用了他大部分的時間。但這位俄國鋼琴家似乎沒有被他成功沖昏頭,因為他有個重要的遠見,就是『把事情放在對的位置上。』
他說『有些鋼琴家的錄音我很喜歡,如李希特(Rhichter), 吉利爾斯(Gilels), 魯普(Lupu), 索可洛夫(Sokolov)。但他們不是我的英雄,我只是喜歡聽他們的音樂。李希特是超凡的鋼琴家,但我不能拿他與普羅高菲夫相比。對我來說,作曲家的層次更高於任何鋼琴家。』
文章來源:譯自《Pianist Magazine》Issue No.16 封面故事─
Nikolai Luganksy – what’s next for this globe-trotting Russian superstar
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第三次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執行祕書/玉婷
在這個屬於新竹地區朋友的藝術集會中,作曲家張老師將帶領一群懷抱夢想的學生們,與您一同探索鋼琴演奏及音樂藝術的相關議題,並與您一同創造音樂藝術與人文建築交會的感動時空。
時間: 2007/07/27(五)晚上 19:30
地點:半畝塘環境整合新竹會館 (新竹縣寶山鄉雙園路196號)
內容:
一、新竹地區鋼琴師生演奏與分享
曲目:
A. Schoenberg, Six Little Pieces, Op.19
Chopin, Etude, Op.10-6
Prokofiev, Sonata no.3
......以及其它音樂分享
二、鋼琴演奏進階講座:《Nikolai Lugansky的鋼琴藝術與欣賞》
欣賞曲目:
Johannes Brahms: 六首鋼琴小品, 作品118
Richard Wagner: 諸神的黃昏 (Lugansky改編)
Sergei Rachmaninov: 前奏曲作品23之7 & 5; 樂興之時作品16之4
三、交流與座談(自由參加,九點半以前結束)
尼克萊‧魯根斯基(Nikolai Lugansky) 於1972 年出生於莫斯科,當他才22 歲時,便已經在 1998 年獲得了萊比錫的國際巴哈鋼琴大賽銀獎、1990 年獲得莫斯科的拉赫曼尼諾夫大賽二獎,並在1994 年進入國際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並獲得首獎。
即便獲得許多喝采,但他沒有超級明星的態勢,否則有著高顴骨、鮮明的藍眼,對生活及音樂專注的態度和對棋藝熱衷的他,可說原本就是個典型的俄國鋼琴巨星。
這次的鋼琴藝術小集,將帶您一同聆聽魯根斯基的音樂,進入這位鋼琴家的音樂生涯,探討他的生活態度,試著認識並體會一位藝術家的心靈。
歡迎您前來參與此難得的溫馨藝術人文集會,一同來創造新竹充滿音樂藝術活力的未來。
2007年7月11日 星期三
美好的一夜 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2007/6/30
六月三十日,在半畝塘新竹會館我們度過美好的一夜。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中,一群喜愛藝術人文的朋友們一同享受老師帶來的精采演講和學生們的演奏。
這一次的講題是《鋼琴技巧與演奏傷害概論》。鋼琴演奏是身體肌肉微妙的運作結果,屬於人類高度的心智活動,演奏藝術藉由身體與樂器的互動而展現。但我們該如何與樂器互動呢?在人與樂器之間,我們如何讓音樂自由地、自然地流露呢?
在音樂演奏中,人人都會想要全身投入,以致於可能做出對奏出的聲音無效的多餘動作,在這堂課中,我們瞭解到投入音樂不等於搖頭晃腦;表現音樂張力,不等於表現身體張力。無論演奏的音樂為何,我們能藉由自然的演奏姿態更專注於深入音樂本身的美與內涵。


在學生呈現中,可愛的學生們對於所演奏曲目的講解,讓在場的聽者更能了解演奏者思維及樂曲的架構,也更平易近人地與大家交流互動。


聚會結束後,大家交換各自的經驗與心得,正隱隱激盪出未來的、屬於彼此的藝術小集。
回頭望望,這裡如夢幻的空中閣樓般,在夜裡的大自然中顯得特別光亮。寧靜時,有特別的幽祕的氣氛,也有鄉村裡的香甜,至今仍令人回味。
每每捕捉不著半畞塘的香氣和藝術的能量,總是令人懊惱。什麼時候再來一次呢?可愛美好的半畞塘鋼琴藝術小集。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第二次《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執行祕書/玉婷
在這個屬於新竹地區朋友的藝術集會中,作曲家張老師將帶領一群懷抱夢想的學生們,與您一同探索鋼琴演奏及音樂藝術的相關議題,並與您一同創造音樂藝術與人文建築交會的感動時空。
時間: 2007/06/29(五)晚上 19:30
地點:半畝塘環境整合新竹會館 (新竹縣寶山鄉雙園路196號)
內容:
一、新竹地區鋼琴師生演奏與分享。曲目:
- F. Chopin - Etude, Op.10-4, 25-12
- F. Mendelssohn - Lieder ohne Worte, Op.19-6
- J. S. Bach - Preludes from WTC I
......以及其它音樂分享
二、鋼琴演奏進階講座:系列一《鋼琴技巧與演奏傷害概論》/張老師
三、交流與座談(自由參加,九點半以前結束)
鋼琴演奏是人類最複雜的一種心智與精細的肢體動作整合的結果,本次講座中,張老師將分享鋼琴演奏的重要議題:「鋼琴技巧與演奏傷害」,讓您更深入瞭解巧妙建立完美藝術的基礎。
在演奏中,學生們也將在這通往實踐夢想之路的一場試煉中,展現自己,將對音樂的感動與樂趣與您分享;若時間允許,屆時也將邀請所有與會來賓,針對鋼琴演奏學習等相關議題進行座談交流。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第一次半畝塘鋼琴藝術小集
地點:半畝塘環境整合新竹會館
新竹縣寶山鄉雙園路196號
演奏曲目:
● F. Liszt - Les jeux d'eaux la Villa d'Este
● F. Chopin - Etudes, Op.10-3 & 4
● F. Mendelssohn - Lieder ohne Worte, Op.19-1, 5
● S. Rachmaninoff - Piano Concerto No.2, Mov. I (受場地限制以無樂團選段演奏)